口罩价格畸高,不仅伤害消费者权益,更会人为制造社会紧张,为防疫添堵,也关系到社会的防疫效果。
▲图片来自@新京报 官方微博
将进价为200元一盒的3M口罩(十只装),提价到850元/盒对外销售,你说该不该罚?
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因大幅提高口罩售价,北京济民康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丰台区第五十五分店,将被处以 300 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疫情防控以来北京市监管部门开出的首张重磅罚单。
口罩作为个人防疫的“盔甲”,可以说是当下最重要的防控物资之一。一些经营者利用其市场紧俏局面大肆抬价,不仅道义上站不住脚,也是在人为制造社会紧张,为防疫添堵。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关部门对这家大幅提高口罩价格的药房开出300万罚单,几近是顶格处罚,不啻为非常时期监管立场和决心的一种展示。
客观说,由于疫情扩散和防治需要,口罩等防控物资在短时期内出现供需矛盾,从而引发价格波动,这是可以预料的市场反应。而合理的价格上浮,民众也未尝不能理解和接受。
但进价200元卖价850元,如此三四倍的“溢价”,显然有点过度了——这比“市梦率”还高。这不是孤例:近日在辽宁大连,还有高价卖口罩的男子面对执法人员,当众扬言要“发国难财”。对此,监管部门就应该及时出手,给民众和经营者释放明确的管理预期。
▲辽宁大连高价卖口罩男子扬言“发国难财”。图片来自新京报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疫工作部署中,“严厉打击防控物资囤积居奇等行为”都是重要一环。以口罩为例,价格畸高,不仅仅是一般语境下伤害消费者权益这么简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防疫效果。因为价格高到离谱,必然影响到普通居民的口罩佩戴率,从而最终伤及整体的防疫效率。
当然,及时对不合理的“天价”现象作出干预的同时,像口罩之类的防控物资,更要从源头强化“保供”。
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地方调研时就透露,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这之于当下的全民防疫需求而言,缺口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随着春节返程潮即将开启,更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门,未来一段时间口罩的需求在目前基础上,相信还会有所扩大。加速缓解口罩的供应紧张局面,已成为有效防疫不可缺少的配套支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