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造梦者,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
李子柒 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知名美食视频博主,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
获奖理由
她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李子柒:在中国乡村“造梦”
本刊记者/毛翊君
发于2019.12.30总第930期《中国新闻周刊》
李子柒微微低头,走上台领奖。对于主持人的提问,她的回答都不超过一句话。这是2019《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礼的现场。她穿着粉色旗袍外搭亚麻外衣,身下是杏色长裤,和台风一样,显得含蓄内敛。
过去的三年里,她在短视频里打造了一种诗意的田园生活。在四川绵阳农村的院落里,她穿着古朴的衣服,劈柴做饭。她摘果、抓鱼,还展示出各式手艺——打造洗漱台、秋千,酿酒,做文房四宝、胭脂水粉。
无论是微博还是YouTube,她都拥有海量粉丝。而这个爆红的内容创作者在微博上标志性的头像始终是红色纱巾半遮面,她鲜少接受采访,在那些田园牧歌的视频中也极少说话。她以沉默和神秘,引发了互联网上的喧嚣。在那些梦幻般的视频和各种揣度猜疑背后,或许但更多的是一个普通90后女孩在当下时代里尽力谋生的故事。
田园和现实
被当众问到,忽然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人物,面对炒作的质疑,会怎么回应?李子柒微笑回应:“谢谢大家。”她的意思是,对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误解,她都感激。
她不避讳自己的紧张,也满意自己在台上的反应和回答。
“不见得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到你。”事后,李子柒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受到误解是不可能的,还蛮珍惜每个人对我的好。”
这三年,质疑接连不断。很多人觉得视频里是被打造出来的美好,包括李子柒本人——都是悉心塑造的结果,觉得这些都不真实。还有人找到了她之前拍摄视频的院子。因为不断受到骚扰和舆论的压力,她怕奶奶受到伤害,曾在2017年5月宣布停更。那时,她也公开一些自己视频拍摄的过程,比如自己是怎么一个人跑来跑去按开关等内容。但还是有人攻击她。
李子柒坐在自家院子里,对着镜头讲,“不管任何一种生活,都有好有坏。城市里也会有挥挥手几十万、上百万随便花的超级富豪,也有一天自己省吃俭用打几份工、供孩子念书的父亲。其实农村也是一样的。今年已经是改革开放41年了,农村就非得是穷苦的吗?就不能满院子花草和瓜果蔬菜吗?”
她的小院子围着篱笆墙,石桌上是古朴的茶具,被鲜艳的花和果实围在中央。葡萄、蓝莓、无花果被摘下来,放在竹编的盘子里,她的奶奶会抱起捡来的小奶狗坐着晒太阳。
在她拍下的那些美好视频的同时,也得面对更多的挑战。比如想让生长在热带的百香果、菠萝、火龙果成熟,绵阳的气温和土壤不具备条件,她得把它们放到温室里,种到第二年,才正常结果。冬天里长出的草莓就更复杂,得用火盆持续加温,再人工授粉而来。李子柒承认,为了准备拍摄的那一切,在摄像机背后得付出很多辛劳,有时,下田时弄得一身脏,整个人都像是从泥坑里刨出来。一次,绵阳下了半个月的雨,院子里的植物都被淹没,只能重新种植。为了拍兰州牛肉面的视频,她特意去了兰州拜师学习。拍摄的时候,还是面粉乱飞,废了好多镜头。拍废的面团,她和奶奶做成馕,每天用各种汤来泡,吃了半个月。
她会背起竹篓、穿着雨靴,在深夜打着手电筒爬山,会光着脚踩进溪里摆弄田螺,然后回到房间里剪片子、看粉丝对她的评论。有人夸她是仙女,她喜欢这样的评价,但也觉得,现实里自己的话很多,还总穿着沾满泥的人字拖,一点也不像仙女。
造梦谋生
谁都有过去,即便是“仙女”。
李子柒幼年时,父母离异,随后父亲早逝。她曾在微博里讲,继母曾拽着她的头发往水沟里按,把她打得半死不活。爷爷奶奶心疼,接她回了家。爷爷做过乡厨,善于农活,会编制竹器,邻居有了红白喜事也乐意找他帮忙。爷爷做饭的时候,她帮忙烧火、递盘子。有一次,看见爷爷做了一道上方鸡枞,自己做的火腿,再配上野生鸡枞。趁爷爷不注意,她偷吃了一口。在那个匮乏的时代,这成为她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好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