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陆璐 发自广州
“创科对香港来说,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需要奋起直追。”5月30日,在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科技园等主办的“工业家论坛2018”上,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达了香港发展创科产业的紧迫性。
实际上,近期香港创科产业的“东风”不断。5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刚发布一项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TechTAS),旨在通过快速处理入境安排,为特区科技公司(机构)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5月中旬,在港院士的来信获得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批示,将促进国家科研资金“过河”,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目前正迎来科技创新的最好时刻。”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表示。
800亿的支出计划
最新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将于6月开始接受申请,首年度配额为1000个,每家公司(机构)每年最多可获配额100个。配额先适用于在香港科技园及数码港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学的租户和培育公司。
此举背后,是香港业界已经白热化的科技人才竞争。以网络安全为例。2017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网络安全强化计划(CFI),却不得不面对安全技术人员不足的窘境。香港本地媒体报道指出,包括前端开发人员,网络安全专家和商业智能(BI)专业人员在内的合格人选短缺,有些职位空缺长达六个月。此外,因为“程序员”不够用,香港40%的移动应用开发商被迫将业务外包给内地或海外公司。
针对人才引进,陈茂波表示,香港稍后将推出科技专才培育计划,资助合资格机构聘用创科博士后专才,并以配对形式,支持这些企业保送他们的创科人才出外培训。
在陈茂波看来,相比过去,如今香港社会各界、各阶层亦充分意识到创科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性。“但问题是,香港应如何踏出最适合本地需要的创科路?”
过去两个星期,陈茂波相继访问杭州和贵州。前者留给他的印象是—“全国最领先的创科、创业和互联网商贸中心”,至于贵州,“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令人注目”,因为其原来在全国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使他相信,条件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陈茂波透露,香港特区政府在集中培育的四大优势产业领域(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已投放及即将投放的资金超过800亿元。目的是进一步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环境,提升创科氛围,支援创科多元发展。
其中超过500亿元,是在今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其用途包括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首阶段发展、注资创新及科技基金、帮助香港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改善设施并扶持初创企业。
被耽误的黄金十年
在香港加入新一轮创科竞争队列之前,是躺在旧的产业基础上被耽误的十年。
香港经贸局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仍然是贸易及物流业、金融、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和旅游,当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21.7%、17.7%、12.5%、4.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包括创新及科技产业在内的其他六大产业增加值共占比8.9%。
从“亚洲四小龙”时期开始,香港一直以来是出口产品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