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纯电商真的要死了?


2017-5-26 11:15:25

  20多年前,当有些人不厌其烦将电子商务的概念向世人呈现时,人们似乎对电商这个新生儿保持着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些抵触。

  后来,我们滑动手机屏幕,让心仪的商品从虚拟购物车拿到手中时,电商的神奇与便利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于是,人们疯狂地将一切放到线上,并将其奉若神明。

  “这款表在网店买很便宜,会不会是假货……?”“真糟心,网购的那件衣服与网页上相差太大了吧,感觉被坑了。”“听说,电商要征税了,那以后买东西又得多花钱了。”眼下,电商又在人们无休止地抱怨中,逐渐走下神坛……

  红利尽失革新态势山雨欲来

  在经历了观望、宠溺、倦怠几个阶段之后,对于电商似乎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也就那些老一套的东西翻来覆去玩,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有些电商用户如是说。

  有人说,纯电商时代过去了,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那么,纯电商真的要死了?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专业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失了,“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来,网民增长和网购用户增长正在逐步趋缓。另一方面,电商以价格战为噱头的野蛮生长模式,也早已成为过去时。

  长久以来,互联网的命脉被掐在流量手里。以各种形态占据着流量入口的巨头们,似乎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将流量变现。

  诚然,电商的出现,缩短了空间、时间的限制,甚至让人们形成了“网上东西多、东西好、东西便宜”的直观感受。

  可是,我们往往又忽略了一个现实,即几乎所有人都是线下的店商用户。某家电商旗下生活服务平台用数据佐证,线下流量是线上的20倍。

  老谋深算纷至沓来布局线下

  有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正在急速放缓,到2017年,网购规模的增速将跌至25.4%,2018年更是只有20.4%。

  当各大互联网企业遭遇流量瓶颈,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再拉拢大量新增用户时,从线上走向线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2015年8月10日,马云代表阿里巴巴,紧紧地握住了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手,宣告了双方的战略合作。

  显然,苏宁深耕线下,长期积累的线下门店、物流配送、加盟服务商及服务站资源,都与马云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


阿里巴巴与苏宁开启战略合作

  如果说阿里寻求与苏宁的合作,是一种合纵连横。那么,苏宁近年来的一系列举动,堪称苦练内功。

  自2016年6月收购国际米兰之后,标志着苏宁正式形成了以零售、地产、金融、文创、投资和体育为龙头的六大产业。作为行业内罕见拥有完善O2O平台,苏宁持续扩大在实体零售领域的优势,布局未来,强化用户体验。

  今年年初,苏宁云商副总裁田睿表示,在全国范围会再开100家云店,聚焦更精细运营,同时将苏宁生活广场作为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另一种核心商业业态,和苏宁易购云店、苏宁广场成为线下门店业态的“三驾马车”。

  田睿认为,“大店”作为商品的体验中心,就是要抛弃常规实体店的模式,把门店做大,让店面内容更加丰富,营造更多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消费场景。而实体店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之后,体验、便利度将大大提升。

双线融合是苏宁的“独家优势”


张近东在京苏宁新街口店

  正所谓,唯有求变才能获得新生。论战背后,不难看出各大电商在争夺舆论制高点的雄心勃勃。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相比起电商斗法带来的热闹,他们更在意商品的性价比、体验感,甚至是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度。

  所以说,几大电商一系列举动,说到底其实是零售模式之争,更确切说是服务模式之争。

  当下,无论是马云的“新零售”,还是张近东的“智慧零售”,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未来零售发展模式。

  全新的商业模式孕育新生,旧的模式也终将走向死亡。所以,纯电商一定会死,也必须死。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